1997-9 麦积山石窟(T)

  • A+
所属分类:1997邮票目录

麦积山石窟为我国著名石窟之一,位于古丝绸路上的甘肃天水东南麦积山上。因山高虽然只142米,但山的形状奇特,孤峰崛起,犹如麦垛,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。据记载始凿于16国晚期的后秦时期(公元384年),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,石窟凿山而修,千崖万像,转崖为阁,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。自北魏时期就开凿达100多所,造像达万记。自后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都在麦积山有所建造。麦积山建窟后,经历了12个朝代,遭受过八次大地震,六次水灾,到今还留存近200洞窟和八座北朝崖阁,大小造像7000多尊,石刻造像47尊,壁画1300余平方米,其中泥塑造像以精巧细腻、形象优美,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于世。被中外学者誉为“东方雕塑陈列馆”。

麦积山石窟因建立在陡峭的麦垛形石山崖壁上,石质较疏松,气候较潮湿的麦积山而得名。该地区又是地震多发区,加上旧社会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,故解放初期可勉强登临的仅有部分较大洞窟,其它洞窟皆因栈道塌毁而无法进入,犹为严重的有53个洞窟自明代以来,有的甚至自隋唐以来就一直上不去。新中国成立后,从70年代初,党和改府对麦积山石窟分期进行了大量修复工作。新架设了栈道400多米,安装铁纱门窗200余合,制作洞窟防雨遮檐上百米,现在不但使因中间崖面崩落而隔断1200多年的东、西两部分洞窟重新连为一体。而且已使全山多达1830个以上的洞窟均可顺利通达。其中新道洞窟有50多个,使400余尊菩萨重放光彩。

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现存洞窟194个,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、石雕7200余件,壁画1300多平方米。石质结构松散,不易精雕细镂,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,绝大部分是泥塑彩妆。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“峭壁之间,镌石成佛,万龛千窟。碎自人力,疑是神功。”

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,小的仅20多厘米,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,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。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,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,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。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,风格清新秀丽,极富生活情趣,被视为珍品。

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: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。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,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,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。

1997年6月13日,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,邮电部发行了《麦积山石窟》特种邮票,全套6枚。

邮票图稿

1997-9

发行设计

志 编 号 1997-9 版    别 胶版
名    称 麦积山石窟(T)
全套枚数 6 发行日期 1997-6-13
全套面值 7.00元 全套售价 7.00元
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
摄 影 者 (6-4)(6-6)卢援朝、其余严钟义 设 计 者 姜伟杰、李庆发
责任编辑   整张规格  
整版枚数 50(10×5) 参考价格 7.00-9.00(元/套)
参考价格(旧) 2.00-3.00(元/套) 筋票及价格  
备    注  
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(元) 票规格(mm) 齿孔度数 发行量(万)
6-1 北魏·佛与胁侍菩萨 0.50 30×40 P12 3149.25
6-2 北魏·胁侍菩萨与弟子 0.50 30×40 P12 3151.75
6-3 西魏·女侍童 1.00 30×40 P12 2521.75
6-4 西魏·佛 1.50 30×40 P12 2626.75
6-5 北周·胁侍菩萨 1.50 30×40 P12 2626.75
6-6 宋·供养人 2.00 30×40 P12 2521.75
weinxin
我的微信
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