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,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原名“承天门”。明天顺元年(1457年)被焚毁,成化元年(1465年)重建为九间门楼。清顺治八年(1651年)改建后称“天安门”。 天安门高33.7米,城门五阙、重楼九楹,体现帝王“九五之尊”之意。“九五之尊”这个典故出自中国最早的经书《易?乾》:“九五,飞龙在天。” 天安门前有华表1对、石狮1对,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神圣。门前有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上,是天安门和广场之间的通道。
明清两代,天安门一直是帝王发布诏令的地方。皇帝冬至到天坛祭天、孟春到先农坛躬耕、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,都要从天安门出入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天安门仍然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。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,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”。天安门成了新中国的象征。华表上的龙亦赋予了新的意义,它不再代表帝王的威严,而被用来象征中华民族。
本套邮票共10枚。邮票的画面是天安门城楼和西侧的华表。华表古称“谤木”,后名“华表木”。相传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尧、舜为了纳谏,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,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。后世所说的“华表”则是指立于宫殿、陵墓、桥梁等前侧的装饰性的圆柱。天安门前的华表为汉白玉制作,上边蹲着石兽,下边横着云板,石柱上雕刻着云龙。
邮票图稿

发行设计
志 编 号 |
普4 |
版 别 |
胶版(无背胶) |
名 称 |
天安门图案(第四版)普通邮票 |
全套枚数 |
10 |
发行日期 |
1950-12-22 |
全套面值 |
14100圆(旧币) |
全套售价 |
14100圆(旧币) |
发行机构 |
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 |
印制机构 |
上海华东区税务管理局印刷厂 |
雕 刻 者 |
|
设 计 者 |
孙传哲 |
整版枚数 |
200(20×10) |
参考价格 |
1600.00-2400.00(元/套) |
参考价格(盖) |
|
参考价格(旧) |
80.00-150.00(元/套) |
筋 票 |
(10-4)八佰圆(新)、(10-5)贰仟圆(新)、(10-6)伍仟圆(旧) |
筋票价格 |
380-500元(新)、1200-1500元(新)、10-15元(旧) |
备 注 |
其中(10-7)/(10-8)/(10-9)/(10-10)为1951年6月8日发行,(10-4)捌佰圆有无齿票(系梳式打孔有部分齿孔漏打造成),存世极少。该枚票另有“长尾”变体票。 |
图序 |
票图名称 |
面值(圆) |
票规格(mm) |
齿孔度数 |
发行量(万) |
10-1 |
天安门 |
2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2 |
天安门 |
3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3 |
天安门 |
5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4 |
天安门 |
8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5 |
天安门 |
20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6 |
天安门 |
50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7 |
天安门 |
1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8 |
天安门 |
4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9 |
天安门 |
10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10-10 |
天安门 |
3000 |
18×20 |
P12.5 |
暂无法考究 |
|
|